球体及类器官的透明处理观察
什么是球体?
球体是指由细胞凝结而成的团块。
在一般培养方法中细胞都以单层培养,而在生物体内细胞并非呈层状,而是形成块状。相较于单层,细胞块更有利于表现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细胞外基质间的作用,更接近生物体内部环境。
实际上单层培养细胞还有难以评价药物有效性的问题。球体则通过三维培养来构建生物体内的复杂环境,因此广泛用于评价药物有效性及毒性的筛查试验。另外,以治疗为目的将球体向患者移植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且在缺血性疾病及肝病治疗方面,球体的有效性已获认可。
球体制作方法有利用具有非附着性底面的容器振动培养的方法以及通过培养腔旋转进行培养的方法,而利用经过精细加工的容器可大量制作大小均匀的球体,用于这类球体阵列的容器已由各家公司陆续发售。
什么是类器官?
类器官是指将球体进一步升级而具备脏器功能的细胞培养物。
真正的脏器因无法持续供应营养而无法培养。而类器官由于尺寸小且结构简单,因此能够培养。类器官与球体的区别在于,球体是对简单结构细胞进行三维培养而成的细胞块,而类器官则是为具备脏器的特定功能而由多个细胞构成的更为复杂的组织。
类器官用于脑、脊髓、肺、肾脏、胃、肠道等各种脏器研究。另外,在癌症研究领域,利用患者的肿瘤细胞制作类器官,并作为目标模型进行研究。
球体的观察事例
在以下实例中,利用基恩士All-in-One荧光显微成像系统BZ-X800,对通过透明化试剂Scale实施透明处理的HEK293球体进行观察。死细胞发出红光,可观察不同条件下的死细胞分布及增减。
过去通常都会使用激光共焦显微镜来观察球体和类器官。
但是这种观察方法却存在下列问题:(1)观察耗时很长、(2)操作难度很高、(3)细胞会发生淬灭,这些问题会让操作者难以进行正常观察。
利用BZ系列的切片功能,即使观察有厚度的样品时也可不受背景散射光的影响。相较于以下的常规观察图像,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如果引进All-in-One荧光显微成像系统BZ-X800
- 无需暗室且采用全电动控制,可大幅缩短操作时间。
- 采用基恩士自主开发的切片技术,对厚度方向也能进行全幅对焦拍摄,获取任何人都能轻松理解的图像。
- 充分考虑激发光对细胞和荧光试剂的影响,无需担心淬灭,可以掌握整体图像。
- 除了全幅对焦图像外,还可根据Z方向的移动间距信息构建高精细的3D图像。可清晰观察Z方向的定位。
- 下面将为您介绍利用All-in-One荧光显微成像系统“BZ-X800”的先进研究事例
- 【再生医疗】在观察脊髓整体图像时不可或缺的BZ系列
- 【基因治疗】帮助脑研究团队观察标本的BZ系列
- 【心脏病治疗】利用大鼠心脏整体图像可轻松实现细胞单位的观察
- 【癌症治疗】无需暗室的荧光显微成像系统让研究发生了巨变
- 【免疫系统】为探明哮喘等疾病模型做出贡献的BZ系列